捐赠故事 . 爱的传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捐赠故事 . 爱的传递 -> 正文

【爱的传递】李哲浩:建校元老 大爱如渊

发布日期:2017-04-17   点击量:

【摘要】近几日的北航校园,师生们纷纷以浓浓的追思怀念着这样一位老先生,他就是北航建校元老之一、航空制造工程系的奠基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李哲浩教授。音容笑貌犹在,斯人已驾鹤西去,先生无私奉献、大爱如渊的感人故事,仍在他挚爱一生的校园久久传颂……

李哲浩教授

记者带着崇敬和忐忑,写下李哲浩先生的感人故事。我们没有经历过他的壮年时代,更没有陪伴他蹒跚步入日落的晚霞时分,甚至当我们回头去张望时,他已离我们远去了。

早晨,雾茫茫的,记者信步走在北航绿园,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李老在园子里作的一首诗:“晨步梦醒黎明即起,园区大步疾行。低徊恬宁清净,往复溽夏寒冬。”依稀雾霭中,我仿佛看到李老健步向我走来……

建校元老 60年甲子相伴

李老先生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四十年代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学习。1952年10月,李老调入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并作为召集人筹建航空发动机施工教研室,任航空发动机工艺教研室主任。

从此,李老的一生和北航结缘。作为一位有60余年党龄、教龄的老党员、老教授、老专家,北航的建校元老,李老看着北航成长,像一位家长,又像一位爱人,陪伴着北航走过了63个酷暑与寒冬,并以拳拳赤子之心,为之奉献一生。

原北航制造工程系教学副主任徐冰清老师回忆起建校最初的那段日子,深情地说:“那个年代,这个专业是从零做起的。那时候,我们这些人都年轻,确实帮不了什么忙,什么都要靠他,他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我们专业中。”

李哲浩老先生是航空制造工程系的奠基人、制造工程专业的创始人。几十年来,李老始终耕耘在教育战线上,曾多次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提出高层次咨询建议,是一位行业内高度认可的航空制造工程专家。

“我们系只要有老师出国回来的,都要被李老找去谈话,他非常关心国外的一些专业进展,”徐冰清说,“并且,他在学术上非常有前瞻性,当时很多公司机构来和我们合作,哎呀,都赞叹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想的远,学的宽。每次开会,我都要带个小本做笔记,因为他有很多新的想法”。

对于北航,这个在李老一生中留下鲜明烙印的地方。李老有着说不尽的爱。这种爱是大的,大到学校院系发展;这种爱又是小的,小到绿园里的一盏路灯。

有一次,李老发现校园的路灯晚上天还没黑就亮了,而早上天已亮了还没关,觉得有些浪费,就马上找到管理人员,反映情况,要求整改。我们常常说:爱你的人,再忙也有时间问候你。李老关爱北航,再忙也有时间关照北航的一草一物,哪怕只是小小的路灯。

晚上,走在园子里,5月的绿园有着说不尽的美,橘黄色的路灯映着翠绿的枝叶,几只飞虫在周围划着舞步……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在路灯下的影子,有了这样的影子,园子里的路显得是那样的踏实。

捐赠,是一句话的小事儿

“李老有捐赠?当时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不知道,都很惊讶的”,徐冰清说,“后来看新闻知道了再去问,说他每次捐款都是直接把钱给同事,然后说一句‘拿去帮我捐了吧’——就这样简单”。

就是这句“帮我捐了”,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李老多次向祖国社会、学校学生捐款捐物的爱心奉献。2008年汶川地震,李老代表北航离退休教师带头交了一万元的“特殊党费”,2012年北航甲子校庆,李老把10万元积蓄捐给北航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

2012年,李老已经90岁高龄,他对朋友说:“我在农村长大,特别能够体会贫困的学生的心情。我从52年在北航工作,和现在相比,当时我们的条件多差啊,但是我们那一代北航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刻苦攻关,成功研制了一大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如今我工作是干不动了,我拿出自己的一点小钱,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

李老对学生慷慨关爱,自己的生活却极其简朴节约。“2012年母校校庆,我们班的同学去李老师家看望他,老人屋内的设施及其的简单,一个大桌子,看的还是老式电视机,有一个沙发听说还是最近友人几番劝说才购置的,当时我们都忍不住要流泪”,老先生的学生回忆到,“我现在还记得大学期间,李老先生演讲时,有同学问:李老师您这么有名气,是小车接送吧?李老先生风趣地说,不是小车,是大车,是大凤凰自行车,整天骑车上下班,也无车可坐”。

为什么要捐款?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对于李老,“帮我捐了”,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厚重的答案。

 

2012年,李哲浩教授捐赠“北航老教师基金”

卑微志存高远,奋进无愧《盘铭》

“李老的书法和诗那是一绝!”,李老的很多朋友都这样说。

在李老一老友家中的客厅里,高高挂着李老的书法作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写的尤为突出有力。

写字、写诗与其说是李老的爱好,更不如说是李老的生活习惯。据徐冰清老师回忆:“有一次,李老跟我爱人学习做米粉肉,他在一旁看时,就伴随着制作步骤娴熟地背诵了《庖丁解牛》,‘这就叫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可谓出口成章,当时我们都折服于他的学识渊博,成了李老的粉丝。”

诗可以什么都写,但做人却只有两个字——耿直。

李老从来不过生日,即使有好朋友在生日为其一聚,他也从来不收礼。有一次办公室为其贺寿,大家一起凑钱买了一套“文房四宝”送给老先生,老先生断然拒绝。后来没办法,大家伙商量着悄悄把礼物放在他家楼道里,结果李老爱人看到了,赶紧拒绝,她说,不行,让李老看到的话,他一定会发火的。

2001年,李老出版个人学术论文集——《学知 践实 求是录》。为了卖书,出版社建议李老找一位有名气的人作序,李老拒绝了,他说:“我这本书不是为了赚眼球的,是要感谢的,感谢同事们在科研学术上对我的帮助,所以序由他们来作最合适。”

2002年,李老80岁生日,朋友们合计着给李老办一个书法展,没想到也遭到李老的拒绝,李老说,自己就是写写画画,搞那么大名堂干嘛?

二十多年来,无论风吹雨打,北航绿园,总有一位老人和园子一起相伴早晨的时光。

李老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晨步梦醒黎明即起,园区大步疾行。低徊恬宁清净,往复溽夏寒冬。块垒烟消云散,神思海阔天空。推敲每得佳句,顿悟时或萌生。跬步旬积月累,三年万里长征。卑微志存高远,奋进无愧《盘铭》。不尽源泉滚滚,生活之树常青。徜徉意趣谁解?朝晖细雨清风。”

八面玲珑的人多了,而像李老这样“里方外也方”的人却不多见。

徜徉意趣谁解?谁也不用解,谁也不会解,就交给朝晖、交给细雨、交给清风……交给这片土地,交给明日依旧升起的太阳。

【结语】文章完稿时,李哲浩老先生已经离世7天了。民间习俗有头七之说,也谨以此文表达对李老先生深深地怀念和追思。绿园的早晨再也看不到李老的身影,但是李老身后留下的爱将会灌溉着绿园的一草一木,沐浴着北航的一瓦一砖,杨柳为之新绿,柏杨也会生出新的明天。有着这份爱的传递,北航会更美,绿园会更绿,而从绿园里或走过,或路过,或听说过、梦到过的我们一定会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北航新闻网记者陈琛采写)

附:李哲浩先生1922年3月1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习;1945年至1952年,先后在中央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重工业部北京机器总厂、清华大学工作,同时参加革命工作;从1952年10月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并作为召集人筹建航空发动机施工教研室,任航空发动机工艺教研室主任;1956年至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工艺学院、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1960年7月,任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工艺系(九系)主任;1978年9月,在全国首创制造工程系、并任北京航空学院制造工程系(七系)主任;1983年6月,任制造工程系(七系)名誉主任;1993年2月,退休。2015年4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建设维护:北航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