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故事 . 爱的传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捐赠故事 . 爱的传递 -> 正文

【爱的传递】高镇同院士:寄梦英才 慈善写就绚丽人生

发布日期:2017-04-17   点击量:

【摘要】大学捐赠是捐赠者自愿、主动支持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援助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捐赠者崇尚教育、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操,形成了大学浓厚的捐赠文化。这种捐赠文化近年来在北航也蔚然成风,无数师生和广大校友的爱心如涓涓细流, 汇聚成爱的正能量,众筹“北航梦”。高镇同院士是我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航空界的著名科学家,他从教60余年间,始终热心慈善事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在四月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让我们走近高镇同院士,来慢慢细读高先生的慈善人生。

点滴甘泉 润泽四方

一位老人、一封封发黄的信笺——这是记者如约来到老人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两个感人的焦点。感人,是因为这一封封发黄的信笺组成的是老人30年来的捐赠记录本,上面无声地记录着老人的慈心善举。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航空界的著名科学家高镇同。

在高镇同的书房里,老人给记者端出了一个透明盒子,里面是一摞厚厚的、有的已经略泛黄的信纸,上面详细记录着一些人名和数字。“这是我自己整理的记录本,里面都是一直以来各种捐赠的文件、收据和感谢信。”厚厚的一摞信纸上,每一笔每一划高镇同都记录的非常工整,可以说这个记录本讲述着高镇同一生捐赠事业的体现。身为教授,高镇同不愿让孩子们有接受“施舍”的感觉,所以他经常会派些“工作”给他们,让他们得到资助时感觉是自食其力。

高镇同从教60余年,学生逾千人,培养了40余名研究生,其中多人已晋升为研究员、教授,三名学生当选院士。据高镇同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有一名叫王洋的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高镇同总是看到他面色苍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正好是考试,于是高镇同赶紧去给他买了两袋奶粉。在那个时期,奶粉还是非常贵重的东西,这位学生工作之后还专门找到了高镇同,送了他一块手表,表示谢意,那时都已经过了20年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高镇同的慈善事业开始了。他经常会从自己的工资、奖金中拿出一部分捐献给贫困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和用于助学、奖学帮助学子们求学。那时高镇同也就区区几百元的收入,但是记者看到记录本上的金额少则30元、50元,多则几百元,有时一天内会有三四个学生领到资助。近30年来,高镇同的捐赠款项已经达到共计110余万元。他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感悟到做善事是一种享受,有利于别人,受益与自己,情趣自得,其乐无穷。”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结构疲劳专家,高镇同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书桌和书柜间只能容下一把椅子,小小的客厅只能摆下一张餐桌,高镇同身上穿的是简单的羽绒背心、半旧的毛衣……虽然生活简朴,高镇同却因为慈善的付出而过的很快乐。他说:“为学校出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一些学生,我感到很快乐。”为此,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攀越青山戏海河,世间乐趣何其多。琴棋书画皆称道,为善最乐且自得。”在记者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经历了时间磨练后的淡泊达观,更渗透着高镇同做善事过程中慢慢的感悟和自得。

寄梦英才 展翅翱翔

2014年,我校“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正式启动,此基金由北航陈光教授、陈懋章院士和刘大响院士捐赠发起,基金旨在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倡议、共同参与,助力培养我国航空发动机高端人才,打造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梦之队。

2014年9月,高镇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知了“航空强国中国心”基金的情况,当即回家与老伴商量,决定积极响应号召,为此项基金注入10万元,把捐赠文化不断扩大。为了落实善款的到位,高镇同亲自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由于银行工作人员担心是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几次试图阻止他取款。为此,高镇同又特意找寻学校校友基金会的负责人员,陪同他一起去银行作证,最终才得以把10万元成功取出,高镇同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当记者与高镇同谈到此项基金、谈到我国航空事业发展时,高院士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与记者说了许多。“我平时又没有高消费,生活中花不到什么钱,所以我就想着能够拿出我的积蓄,为我国航空事业出一份力量,帮助同样热爱航空事业的学子们,能够顺利求学,能够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动机事业的研究之中。”这是高镇同决定积极响应此项基金号召的最初想法。对于我国未来航空业的发展,高镇同一再强调几点:一是目前我国航空基础工业还比较薄弱,材料工艺不够精湛,而唯一能解决这些难题的就是“人才”。高级技术工人在当代属于极度匮乏的状态,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所谓“工人”这样一种职业,其实不然, 做一名“精致的工人”,用事实说话,是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最大贡献。高镇同衷心地希望未来北航能有更多的学子们,挑起高级技术工人的重担,所谓实践出真知,当遇到困难以后,始终坚持不懈,奋勇向前,最终迎来的必定是绚丽的成功。

谈到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期望,高镇同提出了“三力”的期望。第一要有动力,要对航空事业有着自己的抱负、激情与梦想,要有一种驱动力驱使着自我不断前行。第二要有智力,这里的智力不仅仅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多的是希望学子们要不断勤奋,通过后天的努力拼搏,达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崭新高度。第三要有毅力,“疑团困扰二十年。数据采集亿万千,一旦思维灵感至,拨云见日现蓝天。”这是高院士对毅力最真实的描述,创新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刻苦地钻研、无数次地实践、笃定前行的毅力,最终定能走向巅峰。

“资助学子们求学是我一直以来习惯做的一件事情,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这是高镇同在采访最后对记者说的话,看似再平淡不过的话语,却体现了高镇同不平淡的绚丽人生。虽已87岁高龄,高镇同依然用慈善、科研、育人谱写着人生的三重奏。半个多世纪以来,高镇同资助了一大批活跃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杰出人才,在这栋6层的旧楼里,书房窗台上的盆景松、梅、君子兰、吊兰,默默地陪伴着这位儒雅的老人。“真知无须修饰”,高先生就是在这里做科研、和学生聊天、搞慈善,写诗歌,“安得盛景吟佳句,桃李成荫赏翠霞”。

(北航新闻网记者王晴采写)

附:

高镇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疲劳与可靠性研究国际知名专家、著名教育家,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他40余年来从事结构疲劳和可靠性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6部专著。科研成果4项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9项获部级奖励,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首都道德模范”和首届“感动北航人物“等称号。他乐善好施,济困扶贫,2007年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被授予“中华慈善人物”称号。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京ICP备05004617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邮编:100191  建设维护:北航教育基金会